安全生产月排查专用!68条常见叉车作业隐患(一)

发布日期:2025. 7. 21

今年6月,是第24个全国“安全生产月”。

主题是: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”。

叉车,作为厂区里常见的高风险设备之一,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。

隐患在哪?危险藏在哪?

通过对典型作业场景的深入分析我们总结出68项叉车安全隐患清单,作为一线巡检、培训及整改的重要依据。


一、作业操作不当类(操作规范)



1. 上车启动不鸣笛、不看后视镜

隐患:驾驶员上车即走,未察觉后方或侧面有其他人员或车辆经过。

可能后果:碾压同事、撞击车辆或物料,轻则伤人,重则致命。

正确做法:上车前检查后视镜,启动前务必鸣笛示警。


2. 作业通道视线被遮挡,盲开硬闯

隐患:通道堆放物品遮挡视野,司机未下车确认,继续强行通行。

可能后果:撞坏货架、损坏货物,甚至误撞行人。

正确做法:遇盲区应停车,人工引导或下车确认再通行。


3. 在高差明显的斜坡空车下坡

隐患:空车直接前行下坡,未考虑车辆重心变化及制动距离。

可能后果:车辆失控溜车,撞击设备或人员。

正确做法:斜坡空车应倒退下坡、货物在上侧,确保稳定可控。


4. 作业时载人代步或“顺路捎人”

隐患:有人站在货叉上或坐在驾驶位以外区域,作为“搭车”手段。

可能后果:跌落、挤压、碾压,甚至被货物砸中致伤致残。

正确做法:叉车禁止搭载任何非操作人员。


5操作货叉时水平前伸、不后倾

隐患:货叉始终保持水平甚至略向前,载物未靠紧护架。

可能后果:货物晃动、掉落,尤其在转弯或急停时风险极高。

正确做法:运输时货叉应略微后倾,使货物贴紧护架,重心稳定。


6装载超高物品阻挡视线仍强行前行

隐患:货物超高挡住驾驶员前方视野,司机仍以前进方式行驶。

可能后果:撞上人、物、设备,甚至发生碾压事故。

正确做法:遇前方视线被阻,应改为倒车行驶或人工指挥辅助。


7叉车停放不拉手刹、不断电

隐患:司机临时下车未拉手刹或未关闭电源。

可能后果:车辆溜动撞人或设备,被他人误操作导致事故。

正确做法:停车后拉紧手刹、拔出钥匙或关闭电源,防止滑行或他人误动。


8未经检测就搬运未知重量的货物

隐患:货物无标识、未知质量,司机盲目叉起作业。

可能后果:前倾失稳、叉车翘头、门架受损。

正确做法:如对货重不明,应试探性抬离地面,确认车辆可承重再作业。

9作业时转弯不鸣笛、不减速

隐患:叉车在交叉口或转弯点未提前减速、鸣笛。

可能后果: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碰撞,责任重大。

正确做法:转弯前提前减速并鸣笛,遇盲区务必确认安全。

10在地面不平整区域高速行驶

隐患:驾驶员在坑洼、湿滑或带有杂物的地面上高速行驶。

可能后果:车辆失稳、侧翻、货物掉落砸人。

正确做法:不平整地面应低速慢行,保持车身稳定。


11在有限空间倒车时无人协助指挥

隐患:司机在狭小区域内单独倒车,盲区大,缺乏协助。

可能后果:撞墙、撞柱、撞人,造成伤亡或设备损坏。

正确做法:有限空间内倒车应有专人指挥或加装后视雷达/摄像头。


12路面积水或雨天仍照常作业不控速

隐患:叉车在湿滑路面仍按平常速度行驶,忽视刹车距离变化。

可能后果:刹不住车,滑行撞击,货物甩出或侧翻。

正确做法:雨天或湿地面需大幅降速,避免急转急停。


13叉车司机疲劳驾驶或作业中打电话

隐患:司机连续作业时间长,注意力不集中,或边操作边看手机。

可能后果:反应迟缓、误操作、撞人撞物。

正确做法:合理安排休息,禁止操作时分心做其他事。


14. 作业中边行驶边举升货物

隐患: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操作门架升降,尤其是高举重载,易造成车辆重心不稳。

可能后果:车辆倾翻、货物掉落、伤人毁物事故。

正确做法:行驶过程中应避免举升操作,需举升货物应在车辆停止状态下完成。


15. 未按规定限速行驶(尤其是在厂区转弯、路口或人车混行区域)

隐患:不按限速行驶,特别是进入转弯、出入口或狭窄区域时,惯性大、制动距离长。

可能后果:撞人撞车、货物侧翻,造成严重后果。

正确做法:在不同区域严格执行限速规定,如厂区限速5km/h,转弯减速至3km/h。


16. 作业中频繁急刹车或猛加速

隐患:频繁急刹猛加速易使货物滑落,叉车稳定性下降,加剧设备磨损。

可能后果:货物飞出、叉车失稳、驾驶员控制失误或撞人。

正确做法:平稳操作加速与制动,避免突然性动作。


17. 作业中未注意周边低空/顶部障碍物

隐患:驶入低矮门洞、平台下方、吊物下方,未留意举升高度与车体高度。

可能后果:撞到顶部结构或电缆/管道,发生货物掉落或设备受损。

正确做法:提前检查作业路径和障碍物高度,举升时确保环境空旷。


18. 叉车未完全停稳即上下车

隐患:司机在车辆未完全停稳情况下跳车或下车,重心不稳极易摔倒或误踩踏点。

可能后果:人员跌倒扭伤或车辆意外移动伤人。

正确做法:只有当叉车完全停稳、拉手刹、断电后,司机方可上下车。


二、设备缺陷与改装类

19夜间照明设备故障仍继续作业

隐患:大灯损坏、工作区域光线不足,司机仍继续操作。

可能后果:无法识别障碍、撞人撞物、误操作频发。

正确做法:夜间作业必须保障前灯、后灯、作业照明完好。


20随意调整货叉长度或“接长改装

隐患:为应对超长物料,私自加装非标货叉延长杆。

可能后果:承重失衡、门架变形、操作失控。

正确做法:使用厂家认证属具,不擅自改装叉车结构。


21门架损坏、倾斜仍继续作业

隐患:门架出现变形、裂痕或异常响声未检修继续使用。

可能后果:门架断裂、货物跌落,严重危及生命。

正确做法:发现门架损伤应立即停止使用,申请维修更换。


22后视镜缺失或破损未更换

隐患:部分叉车无后视镜,或镜面破损严重仍继续作业。

可能后果:倒车或并行作业时无法观察,发生刮擦碰撞。

正确做法:叉车必须安装左右后视镜,保持清晰无盲区。


23前挡风玻璃贴膜或堆放杂物影响视线

隐患:为遮阳或存物,将物品放于驾驶室前方或贴反光膜。

可能后果:关键时刻看不清视野,误判距离,酿成事故。

正确做法:驾驶视野应保持开阔清晰,不得遮挡。


24使用非专业属具吊装货物

隐患:用叉车叉起吊带、吊篮、钢丝绳等进行吊装作业。

可能后果:货物坠落、车辆失稳,责任重大。

正确做法:叉车不得替代吊车功能,禁止擅自改作吊运。


25在未固定物料的情况下直接搬运

隐患:如搬运易滚动物料(如钢卷、圆管)时未加防滚装置或捆绑。

可能后果:物料滚落砸人、砸坏设备、砸伤司机自身。

正确做法:圆形、松散物料应加装专用属具或固定稳固后再搬运。


26. 轮胎严重磨损、鼓包、龟裂仍继续使用

隐患:轮胎磨损严重、存在裂纹或胎压异常,未定期更换。

可能后果:车辆转向失控、爆胎导致侧翻、停车距离变长。

正确做法:定期检查胎压与胎面磨损程度,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更换轮胎。


27. 制动系统失效或制动片异响未处理

隐患:制动器失灵、制动行程异常、刹车异响但未报修。

可能后果:无法及时停车导致碰撞事故,特别在装卸平台或斜坡作业时极危险。

正确做法:制动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停用车辆,安排检修。


28. 蓄电池老化或接线松动未维护

隐患:电池寿命过长、液位过低、端子腐蚀或接线松脱。

可能后果:突然断电、系统重启失败,甚至引发短路或火灾。

正确做法:电池维护应纳入定期点检清单,按周期补液、清洁和测试容量。


29. 安全装置(蜂鸣器、闪光灯、限速器)失效仍作业

隐患:倒车蜂鸣器、行驶警示灯、限速装置等失效未处理。

可能后果:作业人员无法预警来车,尤其在人车混行区域风险极高。

正确做法:安全告警装置应定期功能测试,发现故障立即维修。


30. 擅自更换非原厂零部件或自行焊接结构

隐患:为节省成本,自行焊接货叉、护栏或改装电控系统等。

可能后果:强度不达标,出现结构断裂或电气故障,发生事故追责复杂。

正确做法:所有更换件必须使用原厂或认证配件,禁止私自改装电路与结构。


三、日常检查与维护疏忽类



31忽视每天开工前的检查

隐患:灯不亮、喇叭不响、轮胎漏气、仪表异常等状况被忽略。

可能后果:故障作业引发事故,追责时无从辩解。

正确做法:每天开工前检查制动、灯光、喇叭、液压、轮胎、油电等系统。


32高温天气不检查轮胎和液压系统

隐患:高温环境下轮胎气压过高、液压油膨胀,未做专项检查。

可能后果:轮胎爆胎、系统失灵,导致转向、制动异常甚至侧翻。

正确做法:夏季作业前应检查轮胎温度和压力、液压系统是否泄漏。


33. 叉车“老化”带病运行

隐患:使用年限长、保养不到位的老旧叉车仍在高强度使用。

可能后果:制动、转向、起升等关键系统突然失效,引发事故。

正确做法:定期检测老旧车辆,超年限设备应淘汰或大修。


34. 更换电池时未断电或无专人操作

隐患:更换锂电池或铅酸电池时未断电、带电插拔,甚至非专人操作。

可能后果:电击、起火、爆炸等严重伤害。

正确做法: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,断电、佩戴防护装备操作。


35夜间作业照明不足或大灯损坏

隐患:夜班时叉车照明设备不全或灯光昏暗,视线范围受限。

可能后果:操作误判,撞人、撞货架,作业区域安全失控。

正确做法:夜间作业必须确保照明系统完好,如大灯故障应立即停用并维修。


36叉车维修中未断电、未标识

隐患:叉车正在维修,未采取断电或挂“维修中”标志,他人误启动。

可能后果:维修人员夹伤、误启动造成设备或人员严重事故。

正确做法:维修前断电并挂明显标识牌,严禁无关人员操作。


37. 班后未进行例行停机检查与清洁

隐患:作业结束后未清理叉车油污、异物、泄漏残液,亦未检查磨损件状态。

可能后果:残留液压油引发打滑、异物卡滞关键部件、故障积压致次日设备失灵。

正确做法:每次作业结束后需进行停机巡检与外部清洁,尤其检查地面是否有异常泄漏。


38. 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后未进行功能测试

隐患:更换轮胎、刹车片、灯光、电瓶后,未进行试运行或功能验证即投入使用。

可能后果:因安装不当或部件质量问题导致再次故障,甚至失控或失效。

正确做法:所有更换件或维修操作完成后,必须由合格人员进行功能确认测试。


39. 日常点检记录流于形式或未留痕

隐患:每日点检表未真实填写或根本未记录,实际问题未被发现。

可能后果:维保缺失、事故难以追责,现场安全隐患长期存在。

正确做法:建立点检留痕制度(纸质或电子记录),对点检缺失追责、定期审查。


40. 定期维护不到位或逾期未保养

隐患:设备超过保养周期未进厂维护,油品更换周期被忽略。

可能后果:液压系统堵塞、电机磨损、制动器衰退等慢性故障频发。

正确做法:根据厂商维保周期建立系统提醒,纳入月度或季度维保计划执行。


41. 非专业人员临时维保或违规操作设备

隐患:未授权人员擅自更换液压油、电瓶、胎压调整或私自焊接部件。

可能后果:结构不牢、电气短路、维保不到位导致更大损伤或事故。

正确做法:建立“维修权限表”,明确哪些人可操作哪些系统,所有维保操作需登记。




文章来源:叉车安全与管理 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仅供参考。感恩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烦请平台留言删除。




上海长生物流设备有限公司
联系人:许经理
手    机:18101646214  
电    话:021-58182010   
传    真:021-68014262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工业园区大川公路2471号